校風
知善致善 自強不息
知善致善,出自《論語》平易而不損,謂之小善;先人后己,謂之大善;知善致善,是為上善也。學校致力于通過行動去追索、實現(xiàn)至善盡美。“至善,則事理當然之極也?!敝?,即為最、極;達到最完美的境界。以善目打量萬物,以善心度量世界,以善舉行走世間,讓師生變得寬厚博大,增強自身生命的厚度,彰顯生命的價值。自強不息。出自《周易》,說的是天地星辰運行從不停息。校風倡導自強不息,是為了使師生想到效仿天地星辰運行的這種矯健狀態(tài),讓師生以頑強的精神狀態(tài),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業(yè)。
教風
善教善導 因材施教
善教,不是把現(xiàn)成的知識交給學生,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,使學生受用一輩子。葉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話,“教是為了不教?!薄敖獭倍际菫榱诉_到用不著“教”。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上通過課堂舉例,讓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,練成掌握學習方法的熟練技能。教師朝著促使學生“反三”這個目標精要地“講”,啟發(fā)學生的能動性,讓學生自己去探索。善導,就是善于引導。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重視學生創(chuàng)新精神的培養(yǎng),形成有利于發(fā)展學生創(chuàng)新思維的教學方法,充分發(fā)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精神,把學生培養(yǎng)成為學習的主人。“因材施教”出自孔子《論語?雍也》:“圣人之道,粗精雖無二致,但其施教,則必因其材而篤焉。”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,在教學中教師根據(jù)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、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(zhì),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,發(fā)揮學生的長處,彌補學生的不足,激發(fā)學生學習的興趣,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,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
學風
善學善思 融會貫通
善學善思,就是學生要“勤奮好學”,具有“望盡天涯路”那種志存高遠的追求,耐得住“昨夜西風凋碧樹”的清冷和寂寞,靜下心來通讀苦讀;勤奮努力,刻苦鉆研,舍得付出,百折不撓。即使是“衣帶漸寬”也“終不悔”,“人憔悴”也心甘情愿。要善讀,把“苦讀”和“善學”有機結合起來。學之思之、聞之見之,防止不求甚解、囫圇吞棗,避免死讀書、讀死書的“書呆子”現(xiàn)象。融會貫通,融會,融合領會;貫通,透徹理解。讓學生把學習中多方面的知識融合起來,得到全面、透徹的領悟。古人講,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“耳聞之不如目見之,目見之不如足踐之”,也就是學以致用。
|